第(3/3)页 “少女收下了玉佩,并言明,无论多久,她都会等少年归来。” “此后,少年时常出没于一般行商不敢行经之地。” “眼看积蓄渐多,然天有不测风云,时值山河动荡,敌寇入侵,少年被官府抓走,强行征了兵役。” “军旅苛苦,这一辗转,便是三年光景。” “敌寇败退,山河复得,心系三年之期的少年立刻请归,得允后速回阳县。” 说到这,书生的声音变得深邃: “可当少年回到故乡,却惊愕发现,昔日一切早已在兵荒马乱中毁于一旦。” “驻足于昔年少女家门、如今残垣断壁之前,少年痛声而泣。” “临门一老叟闻声而出,将一断佩递给少年,并言:丫头请吾将此物送还于汝,并叫汝莫要想念。” “在老叟带领下,少年来到城郊外一孤墓。” “此地,正是埋葬少女尸骸之地。” “老叟言,少年离乡两年,有一敌寇伪装之流匪闯入阳县,肆意掳掠,并盯上少女,欲将其强掳而走。” “少女性烈,不愿委身贼人,发簪刺心,以死明志。” “贼人怒,于阳县烧杀抢掠后扬长而去。” “经此一事,阳县伤亡惨重,然乡民愚昧,认为是少女之冲撞,引来了大祸,污其为放荡不羁、水性杨花之辈,其父母不堪其辱,自尽而亡,乡人仍不满足,遂毁少女之墓。” “老叟不忍,为少女重塑墓碑,但恐其再遭破碎,便有碑无铭。” “听闻此间种种,少年立于无名墓碑前,低头而泣,仅剩“我”字的半边玉佩,被血泪沾湿。” “昔日之‘鹅’,珠玉化作飞‘鸟’离去,只剩空空一个‘我’。” “先生认为,少年该当如何?” 第(3/3)页